欢迎光临云南技工培训网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18487374709

电工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工培训

云南电工培训: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2022-06-06 云南技工培训网 2295

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不能安全地用电造成触电事故常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甚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本章主要介绍触电事故类型、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触电事故特点及紧急救护。

一、触电事故

(一)电击和电伤

    触电事故是由电能以电流形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

1. 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体内器官造成的伤害。人受到电击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昏厥、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通常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是对电击而言的。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触碰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虽没有直接触碰高压带电体,但由于安全距离不足而引起高压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也属干单相触电。大部分触电属于单相触电事故。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危险性比不接地的电网大。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带电导体,而发生高压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人另一相导体,这种触电现象称两相触电。两相触电危险性较单相触电大,因为当发生两相触电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由相电压(220V)变为线电压(380V),这时会加大对人体的伤害。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就是跨步电压触电。

    由对地电压分布曲线(图10-2)可知,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危险性越大。一般,距接地点20m以外可认为地电位为零。在对可能存在较高跨步电压(如高压故障接地处、大电流流过接地装置附近)的接地故障点进行检查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若进入上述范围,工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靴。

2. 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者机械效应直接造成的伤害,电伤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伤痕,有电烧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机械性损伤和电光性眼炎。造成电伤的电流通常都比较大。

(1)电烧伤

    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前者是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后者是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造成的伤害,如在高压开关柜分闸时,先拉隔离开关造成的电弧伤害。

    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交流电弧严重。当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发生电弧,对人体造成的烧伤,以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同时体内也会受到伤害。

(2)电烙印

    电烙印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3)皮肤金属化

    高温电弧作用下,熔化、蒸发的金属微粒渗入表皮,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

(4)机械性损伤

    机械性损伤是指由于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使得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导致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应当注意这里所说的机械伤害与电流作用引起的坠落、碰撞等伤害是不一样的,后者属于二次伤害。

(5)  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对于短暂的照射,紫外线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主要原因。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内部组织造成破坏。电流作用于人体,表现的症状有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伤害严重程度主要与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

1.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人体反应状态的不同,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室颤电流。

    ①感知电流是在一定概率下,电流通过人体时能引起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引起人体的反应变大,可能导致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坠落等二次事故。

    概率为50%时,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值(有效值,下同)约为1.1mA,最小为0. 5mA;成年女性约为0.7 mA。

    ②摆脱电流是手握带电体的人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摆脱电流时,虽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超过摆脱电流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人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因此通常把摆脱电流作为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流界限。

    成人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摆脱概率99.5%时,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摆脱电流约为9mA和6 mA。

    ③室颤电流为较短时间内,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电流引起心室颤动而造成血液循环停止,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把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作为致命电流界限。

    由图10-3室颤电流与时间曲线可知,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数百毫安。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由体内电阻和体外电阻组成。体内电阻一般约为500Ω,体外电阻主要由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决定,它受皮肤干燥程度、是否破损、是否沾有导电性粉尘等的影响。如皮肤潮湿时的电阻不及干燥时的一半,所以手湿时不要接触电气设备或拉合开关。人体电阻还会随电压升高而降低,工频电压220V作用下的人体电阻只有50V时的一半。当受很高电压作用时,皮肤被击穿则皮肤电阻可忽略不计,这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则会成倍增加,人体的安全系数将降低。而一般情况下220V工频电压作用下人体的电阻为1000~2000Ω。

2. 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的影响

    电流从左手到双脚会引起心室颤动效应。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危害越大。这是因为:

    ①随通电时间增加,能量积累增加(如电流热效应随时间加大而加大),一般认为通电时间与电流的乘积大于50mA·s时就有生命危险。

    ②通电时间增加,人体电阻因出汗而下降,导致人体电流进一步增加。

    ③心脏在易损期对电流是最敏感的,最容易受到损害,发生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跳停止。如果触电时间大于一个心跳周期,则发生心室颤动的机会加大,电击的危害加大。

    因此,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时间越长,电击伤害造成的危害越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是电击事故严重程度的基本决定因素。

3. 电流途径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造成的伤害也不同。电流通过心脏可引起心室颤动,导致心跳停止,使血液循环中断而致死。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通过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而当电流过大时,则会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可能导致肢体瘫痪。

    这些伤害中,以对心脏的危害性最大,流经心脏的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而一般人的心脏稍偏左,因此,电流从左手到前胸的路径是最危险的。其次是右手到前胸,次之是双手到双脚及左手到单(或双)脚,右脚或双脚等。电流从左脚到右脚可能会使人站立不稳,导致摔伤或坠落,因此也是相当危险的。

4. 不同种类电流的影响

    直流电和交流电均可使人发生触电。相同条件下,直流电比交流电对人体的危害较小。在电击持续时间长于一个心搏周期时,直流电的心室颤动电流比交流电高好几倍。直流电在接通和断开瞬间,平均感知电流约为2mA。接近300mA直流电流通过人体时,在接触面的皮肤内感到疼痛,随通过时间的延长,可引起心律失常、电流伤痕、烧伤、头晕以及有时失去知觉,但这些症状是可恢复的。如超过300mA则会造成失去知觉。达到数安培时,只要几秒,则可能发生人体内部烧伤甚至死亡。

    交流电的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实验表明,50 ~6 Hz的电流危险性最大。低于20Hz或高于350Hz时,危险性相应减小,但高频电流比工频电流更容易引起皮肤灼伤。因此,不能忽视使用高频电流的安全问题。

5. 个体差异的影响

    不同的个体在同样条件下触电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一般而言,女性对电流的敏感度较男性高,小孩较成人易受伤害。体质弱者比健康人易受伤害,特别是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后果更严重。

(三)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

    了解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有利于增强防范意识和防止触电事故。根据对触电事故发生率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事故多发于第二、三季度且6~9月份较为集中。主要原因:一是天气炎热,人体因出汗人体电阻降低,危险性增大;二是多雨、潮湿,电气绝缘性能降低容易漏电。且这段时间是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也是事故多发季节。

2.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人们接触低压设备机会较多,因人们思想麻痹,缺乏安全知识,导致低压触电事故多。但在专业电工中,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3. 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其主要原因是工作时人要紧握设备走动,人与设备连接紧密,危险性增大;此外,这些设备工作场所不固定,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和损坏;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造成触电事故。

4.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统计资料表明,很多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缠接接头、焊接接头、电缆头、灯座、插座、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5. 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生产现场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以致触电事故多。

6. 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

    因为他们是主要操作者,经验不足,接触电气设备较多,又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其中有的责任心不强,以致触电事故多。

7. 农村触电事故多

    部分省市统计资料表明,农村触电事故约为城市的3倍。

8.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其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不够、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

    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但经验表明,作为一名电工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触电急救

    人触电后,即使心跳和呼吸停止了,如能立即进行抢救,也还有救活的机会。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心跳呼吸停止,在1min内进行抢救,约80%可以救活,如6 min才开始抢救,则80%救不活了。可见触电后,争分夺秒、立即就地正确地抢救是至关重要的。触电急救必须迅速处理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  使触电者脱高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 断开电源开关

    如果电源开关或插头就在附近,应立即断开开关或拔掉插头。但要注意:

    ①单刀开关装在零线时,断开开关,相线仍然带电;

    ②单刀开关装在相线时,断开开关,开关的进线端仍然带电。

    在装有双刀开关的线路上,断开开关,开关后的回路才不带电,所以应将发生触电的回路上的双刀电源开关断开才能保证触电者脱离了电源。

(2) 用绝缘工具将电线切断

    救护人员可用有绝缘胶柄的钳或绝缘木柄的刀、斧等工具切断触电回路上的绝缘导线。断线时,必须将相线、零线都切断,因不知哪根是相线,如只切断一根则不能保证触电者脱离电源;应逐根切断,断口应错开,以防止断口接触发生短路;同时要防止断口触及他人或金属物体。用刀、斧砍线时,应防止导线断开时弹起触及自己或他人,也不能将导线支承在金属物体上砍断,以防断口使金属体带电导致触电。触电回路的电线是裸导线时,一般不宜采用砍线的方法,如要砍线,则必须有可靠的措施防止断线弹起和防止断线触及他人或金属物体。如果工具的胶柄或木柄是潮湿的则不能使用。

(3) 用绝缘物体将带电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

    如果带电导线触及人体发生触电时,可以用绝缘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竿小心地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拔开,但不能用力挑,以防电线甩出触及自己或他人,也要小心电线沿木棍滑向自己。也可用千燥、绝缘的绳索缠绕在电线上将电线拖离触电者。对于电杆倒地造成电线触及人体,在拨开电线救人时要特别小心电线弹起。

(4) 将触电者拉离带电物体

    如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又不紧身的,救护人先用干燥的衣服将自己的手严密包裹,然后用包好的手拉着触电者干燥的衣服,将触电者拉离带电物体,或用干燥的木棍将触电者撬离带电物体。触电者的皮肤是带电的,千万不能触及,也不要触及触电者的鞋。拉人时自己一定要站稳、防止跌倒在触电者身上。救护人没有穿鞋或鞋是湿的时不能用此方法救人。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在确保救护人的安全的前提,以迅速、可靠为原则来选择采用。

2. 高压触电脱离电源的方法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3.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①救人时要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自己触电,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而不能使用金属或潮湿物件作为救护工具,并且尽可能单手操作。

    ②触电时,电流作用使肌肉痉挛手紧紧抓住带电体,电源一旦切断,没有电流的作用,手可能会松开而使人摔倒。防止切断电源时触电者可能的摔伤,应先做好防摔措施,断电时要注意触电者的倒下方向,触电者在高处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摔伤。

    ③在黑暗的地方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如用手电筒等),以便看清导致触电的带电物体,防止自己触电,也便于看清触电者的状况以利抢救。

    ④高压触电时,不能用干燥木棍、竹裘去拨开高压线。应与高压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二)触电者受伤情况的检查方法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其受伤的情况,首先判断其神志是否清醒,如神志不清则应迅速判断其有否呼吸和心跳,同时还应检查有否骨折、烧伤等其他伤害。然后分别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1. 检查神志是否清醒的方法

    在触电者耳边响亮而清晰地喊其名字或“张开眼睛”,或用手拍打其肩膀,如无反应则是失去知觉,神志不清。

2. 检查是否有自主呼吸的方法

    触电者神志不清,则将其平放仰卧在干燥的地上,通过“看、听、试”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看胸、腹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的气流声,试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如都没有则可判断没有自主呼吸。应在5s内完成“看、听、试”作出判断。

    检查时可将耳朵靠近触电者的口鼻上方,眼睛注视其胸、腹部,边看胸、腹部有无起伏,边听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同时面部感觉有无呼气的气流。还可用羽绒、薄纸、棉纤维放在鼻、口前观察有否被呼气气流吹动。

3. 检查是否有心跳的方法

    检查颈动脉有否搏动,如测不到颈动脉搏动,则可判断心跳停止。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的沟内。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并齐放在触电者的喉结部位,然后将手指滑向颈部气管和邻近肌肉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到颈动脉的搏动(图10-4)。测颈动脉脉搏时应避免用力压迫动脉,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而快速,因此测试时间需5~10 s。

(三)心跳、呼吸停止的现场抢救方法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通知医院派救护车来抢救,纵使触电者神志清醒也应送医院检查。在医生到来之前,在现场的人员应立即根据触电者受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医生到来之前能否采取正确抢救措施直接关系到触电者的生存。

1. 根据受伤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①脱离电源后,触电者神志清醒,应让触电者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以减小心脏负担,应有人密切观察其呼吸和脉搏变化。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

    ②触电者神志不清,有心跳,但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不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因缺氧很快就会停止跳动。如呼吸很微弱也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因为微弱的呼吸起不到气体交换作用。

    ③触电者神志不清,有呼吸,但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胸外心脏的按压。

    ④触电者心跳停止,同时呼吸也停止或呼吸微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⑤如心跳、呼吸均停止并伴有其他伤害时,应先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再处理外伤。

2. 现场心肺复苏的生理基础

    心跳和呼吸是人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呼吸时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新鲜空气中所含的氧在肺部溶于血液中,随血液的循环输送到人体各器官,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随血液送到肺部呼出,肺的呼吸起到气体交换的作用。血液的循环靠心脏跳动来维持。心脏像泵一样提供动力使血液在血管里不断循环。如果呼吸停止,则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如果心跳停了,则血液循环不了,会使细胞缺氧受损。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一般缺氧超过8 min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脑死亡,即使抢救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也会变成植物人。所以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就地抢救。现场抢救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恢复气体交换,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恢复循环,恢复对全身细胞供氧,对人体进行基本的生命支持,同时配合其他治疗,使伤员恢复自主的心跳、呼吸。

3.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方法

(1) 人工呼吸的作用

    伤员不能自主呼吸时,救护人人为地帮助其进行被动呼吸,将空气吹人伤员肺内,然后伤员自行呼出,达到气体交换,维持氧气供给。

(2) 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①平放仰卧。使伤员仰面平躺。

    ②松开衣裤。松开伤员的上衣和裤带,使胸、腹部能够自由舒张。

    ③清净口腔。检查伤员口腔,如有痰、血块、呕吐物或松脱的假牙等异物,应将其清除以防止异物堵塞喉部,阻碍吹气和呼气。可将伤员头部侧向一面,有利将异物清出。

    ④头部后仰、鼻孔朝天。救护人一手放在伤员前额上,手掌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托着下颚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至鼻孔朝天,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因为在昏迷状态下舌根会向后下坠将气道堵塞,令头部充分后仰可以提起舌根使气道开放。

    各项准备工作都是为了使气道通畅。

(3) 吹气、呼气的方法

    ①深吸一口气。吹人伤员肺内的气量要达到800~1200 mL(成年人),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氧,所以救护人吹气前应先深吸一口气。

    ②口对口,捏紧鼻,吹气。救护人一只手放在伤员额上,用拇指和食指将伤员鼻孔捏紧,另一只手托住伤员下颚,使头部固定,救护人低下头,将口贴紧伤员的口,吹气。吹气时鼻要捏紧,口要贴紧以防漏气。吹气要均匀,将吸入的气全部吹出,时间约2s。吹气时目光注视伤员的胸、腹部,吹气正确胸部会扩张,如感觉吹气阻力很大且胸部不见扩张,说明气道不通畅,吹气量不足则胸部扩张不明显,如腹部胀起则是吹气过猛,使空气吹入胃内。

    ③口离开、松开鼻、自行呼气。吹气后随即松开鼻孔,口离开,让伤员自行将气呼出,时间约3s。伤员呼气时,救护人抬起头准备再深吸气,伤员呼气完后,救护人紧接着口对口吹气,持续进行抢救。

    如果伤员牙关紧闭无法张开时,可以口对鼻吹气。注意: 对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量要减少。

4. 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

(1) 心脏挤压的作用

    心跳停止后,血液循环失去动力,用人工的方法可建立血液循环。人工有节律地压迫心脏,使血液流出,放松时心脏舒张使血液流人心脏,这样可迫使血液在人体内流动。

(2) 挤压心脏前的准备

    ①放置好伤员并使气道顺畅。将伤员平放仰卧在硬地上(或在背部垫硬板,以保证挤压效果),应使头部低于心脏,以利血液流向脑部,必要时可稍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心脏。同时松开紧身衣裤,清净口腔,使气道顺畅。

    ②确定正确的挤压部位。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是挤压胸骨下半部。间接压迫心脏使血液循环,挤压部位正确才能保证效果,挤压部位不当,不仅无效甚至有危险,比如压断肋骨伤及内脏,或将胃内流质压出引起气道堵塞等。在挤压前必须准确确定挤压部位。了解心脏、胸骨、胸骨剑突、肋弓的解剖位置有助于掌握正确的挤压部位(正确压点)。

    确定正确的挤压部位的方法是: 先在腹部的左(或右)上方摸到最低的一条肋骨(肋弓),然后沿肋骨摸上去,直到左、右肋弓与胸骨的相接处(在腹部正中上方),找到胸骨剑突,把手掌放在剑突上方并使手掌边离剑突下沿两手指宽,掌心应在胸骨的中心线上,偏左或偏右都可能会造成肋骨骨折。这方法可概括为: 沿着肋骨向上摸,遇到剑突放二指、手掌靠在指上方、掌心应在中线上。

(3) 正确的挤压方法

    ①两手相叠放在正确的挤压部位上,手掌贴紧胸部,手指稍翘起不要接触胸部(图10-5)。挤压时只是手掌用力下压,手指不得用力,否则会使肋骨骨折。

    ②腰稍向前弯,上身略向前倾,使双肩在双手正上方,两臂伸直,垂直均匀用力向下压,压陷4~5cm,使血液流出心脏。下压时以髋关节为支点用力(图10-6),用力方向是垂直向下压向胸骨,如斜压则会推移伤员。挤压时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骨折伤及内脏损伤。压陷过深有骨折危险,压下深度不足则效果不好,成年人压陷4~5cm,体形大的人可压下深些。


    ③压陷后立即放松使胸部恢复原状,心脏舒张使血液流入心脏,但手不要离开胸部。

    ④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节奏均匀地反复挤压,挤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

    ⑤婴儿和幼童,只用两只手指挤压,压下约2cm,10岁以上儿童用一只手挤压,压下3cm,挤压频率都是每分钟100次。

    ⑥救护人的位置: 伤员放在地上时,可以跪在伤员一侧或骑跪在伤员腰部两侧(但不要蹲着),以保证双臂能垂直下压来确定具体位置。伤员放在床上时,救护人可站在伤员一侧。

    正确压法可概括为: 跪在一侧、两手相叠、掌贴压点、身稍前倾、两臂伸直、垂直下压、压后即松,每分钟压100次,成人压下4~5cm,小孩压下2~3cm。

5. 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

    (1) 单人抢救。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应交替进行,每做2次人工呼吸再挤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但在做第二次人工呼吸时,吹气后不必等伤员呼气就可立即挤压心脏。

    (2) 双人抢敦。一人进行人工呼吸并判断伤员有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另一人进行心脏挤压。一人吹2口气后不必等伤员呼气,另一人立即挤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但吹气时不能挤压。

6. 用人工呼吸、心脏挤压对伤员进行抢救的注意事项

    (1) 要立即、就地、正确、持续抢救。越早开始抢救生还的机会越大,脱离电源后立即就地抢救,避免转移伤员而延误了抢救时机,正确的方法是取得成效的保证,抢救应坚持不断,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抢救,也不得随意中断抢救。

    (2) 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员的变化,每做5个循环(人工呼吸2次,心脏挤压30次为一个循环),就检查—次是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

    ①如果恢复呼吸,则停止吹气。

    ②如果恢复心跳,则停止挤压心脏,否则会使心脏停跳。

    ③如果心跳呼吸都恢复,则可暂停抢救,但仍要密切注意呼吸脉搏的变化,随时有再次骤停的可能。

    ④如果心跳呼吸虽未恢复,但皮肤转红润、瞳孔由大变小,说明抢救已收到效果,要继续抢救。

    ⑤如果出现尸斑、身体僵冷、瞳孔完全放大,经医生确定真正死亡,可停止抢救。


联系方式

18487374709

扫一扫微信咨询